只为带动更多人传递正能量
对话青岛啤酒四川公司总经理何金鹏
2014-10-15 16:10:21 来源:——
只为带动更多人传递正能量
———对话青岛啤酒四川公司总经理何金鹏
何金鹏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他的“有偿公益”:让特困大学生组成义务家教团给监狱狱警的孩子辅导功课。这一部分中,孩子接受辅导是免费的,但大学生是有偿的,他会从基金会里拿出
一部分奖励给学生们,作为他们参与进来的报酬。上面的这个例子是何金鹏正在做的一个公益计划的一部分,他的这份计划针对四川全省的监狱系统,在计划里,狱警会得到帮助,囚犯也会得到帮助。他准备成立一个基金会,号召他的朋友参与进来———他的朋友既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老总,也有专业的法律人员。这个从山东市团委进入青岛啤酒集团,在大学时就是青岛市社区荣誉标兵十人之一的山东汉子如今正把他的慈善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带到四川来———他是青岛啤酒四川公司总经理———这个身份,让他能做点大的。
问:为什么会想到针对监狱系统来做这个公益计划呢?
答:其实青岛啤酒在四川做了很多公益活动。
前不久我们还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一起做了他们的学生文化艺术节。但这些都是一些零散的活动。我对监狱系统感触比较深的是在宜宾珙县,那时川南监狱还在那里,还没有搬到郫县来。我到他们那里去,发现那里的条件太恶劣了。学习生活都非常困难。狱警大多都是子承父业,或者一家子人全部生活在那里。这些狱警对职业操守的坚守让我非常敬佩,当时我就萌生了想帮助他们的想法。
后来随着交流的日益增多,让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整个监狱系统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和那些犯人以及犯人家属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犯人的家庭情况都比较糟糕,犯人的心理很不稳
定,我意识到这是个严峻的问题,当时就想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青岛啤酒是拥有最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之一———我们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问:后面你是不是就想到成立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它具体做些什么?
答: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成立基金会,和我之前说的那样,只是做些零散的事情,我零星地给他们捐助过物资,也组织了一些慰问活动。因为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帮助他们。前段时间,我和我的一个朋友说起这些事情,他是政法系统的,他当时就问我为什么不系统性的做些工作呢,成立一个长效的帮扶机构。这就和我心中一直若隐若现的那个想法刚好契合了。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机缘。我现在还兼任着四川山东商会的党支部书记,我们商会里的很多企业都是高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他们也时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我为什么不把他们联合起来呢?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后来我把我的这个想法给他们说了,像益中烟草啊,恒大冰泉啊,他们老总都有意愿。我就意识到了,我做这个事情是做对了。这个基金会主要就是号召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的法律界人士,我们这些人联合起来,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同时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问:能说说你下一步的打算吗?
答:一是儿童维权。帮助那些失依儿童,不能因为他的父亲(母亲)是罪犯,他就不能享受正常孩子的待遇。我们团队里有非常专业的律师,也有非常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二是捐助帮扶,我这里说的帮扶对象不仅仅包括罪犯,还包括监狱本身,我们不能忽视这个系统的任何部件。大多数时候,人们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到罪犯身上,他们看上去是可怜者。但实际上,狱警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川南监狱在珙县时,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现在搬到郫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狱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多少,他们常年呆在一个地方,和社会都快要脱节了,他们的子女学习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很多双职工家庭,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管理孩子。我们也要从这些方面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三是社会接纳。这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罪犯如果从监狱出来,社会不接纳他们,人人都带这有色眼镜去看他们,不给他们机会,很多人就会走上重复犯罪的道路。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让更多的人明白,他们意识到错误并付出了代价,现在和我们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我的企业就准备接纳一部分监狱刑满释放人员。我们青岛啤酒四川公司的职工基本上都是大学生,企业待遇福利也很好。你看,我们这么大的企业都愿意接纳他们,这就算树立了一个表率,人们就更容易接纳他们一点了。
问:你是青岛啤酒四川公司的总经理,你会把这种身份带入你做的公益里吗?你会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区分开吗?
答: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青岛啤酒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是民族品牌,你看前段时间网上不是有人攻击青岛啤酒吗,说它被日本人收购了,而实际上呢,其实是青岛啤酒把日本在国的啤酒企业几乎全部兼并了,像深圳、烟台的昭日啤酒,上海的三得利啤酒都被青岛啤酒兼并了。因为青岛啤酒现在是中国的品牌,像原浆啤酒,它的保质期只有7 天,上次在宽窄巷子,一个《纽约时报》的记者偶然喝了这种啤酒后,还专门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这是真正原汁原味的中国啤酒。这样的一个企业,本身就决定了他的社会责任。我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对周围的人应该
传递一个正向的东西,积极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报纸上报道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诈就不再去扶摔倒老人了,有句话说得好“人如果天天盯着苍蝇,看见的任何东西都是粪便;而如果天天盯着蜜蜂,看见的就是蜂蜜。”我们不能被一些负面的东西吓着了,而不去聚集正能量。虽说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身份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的这种信仰是一样的,没有出力的大小之分,参与进来,就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是利用不同的身份做同样的事情。就好比我们做的这个基金会一样,他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我们也不能说谁的社会责任感更强。如果我们能够带动周边,传递向上的力量,这就算对了。(屈李平)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