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法观抑郁症:危害不容小觑 我们共同面对

2017-04-10 10:06:03    来源:法制网

摘要: World Health Day,今天,我们迎来了第68个世界卫生日!自1950年以来,每年于4月7日庆祝世界卫生日。今年我国确定的活动主题是“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

       World Health Day,今天,我们迎来了第68个世界卫生日!自1950年以来,每年于4月7日庆祝世界卫生日。今年我国确定的活动主题是“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旨在提升社会各界对抑郁症的了解和重视。

       抑郁症是以长期心境低落、抑郁悲观、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弱为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在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6%,目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有3000万人左右,据调查显示,这些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得到专业救助和治疗。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低的就诊率?小编以为,一是源于人们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低,不清楚抑郁症的相关症状,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二是社会对抑郁症还存在一些误解,对患者存在一定得歧视,纯粹的认为抑郁症就是精神有问题,这也导致了部分患者隐瞒病情和讳疾忌医。

      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有着太多的难题和烦恼,如果长期得不到排解,日积月累起来的一些消极因素慢慢会形成心理问题,加大患抑郁症的几率。在战胜抑郁症,重拾快乐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全社会对抑郁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离不开家人亲友对患者的支持帮助,家是温馨的港湾,能容纳漂泊的灵魂,抑郁症患者更需要这个能容纳他们的港湾,更需要家人亲友的关怀,只要一个拥抱,就能为他们换来更多温暖。

    抑郁症危害不容小觑?

    危害扩大伤害案时有发生

      众所周知,抑郁症对家庭和个人的危害极大,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且抑郁症严重到一定程度,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严重者,这种自杀还会演变成另外两种违法犯罪行为,即“扩大性自杀”和“曲线自杀”,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据《司法精神病学刑事案例分析表》统计的43例抑郁患者伤害、杀人案例显示,在抑郁症患者的伤害对象中,相识但非亲非故者近半,其次为配偶和无关者,各占18.6%。

      2005年广州发生一起抑郁患者杀害一家三口惨案,广州华港花园老总马某一家三口惨死家中,“凶手”就是患上抑郁症的马某,他先把妻女杀死后,自己再自杀。

      2016年,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杀害亲生女儿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据张某某供述,由于抑郁症越来越严重产生求死意向,但觉得“我死了之后,我女儿太累了,所以想把她先杀了。”

      以上种种都属于“扩大性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觉得活着既痛苦又受罪,不但自己不愿意活下去了,还要伤害至亲的人,为亲人“解脱”。

    “我就想杀一个人,然后被判死刑。”2012年,郑州市一名犯罪嫌疑人崔某因厌世想以杀人达到被判处死刑的目的,欲将7岁女童杀死而被郑州市金水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分析称,抑郁症患者这种违法犯罪行为被称为“曲线自杀”,即间接性自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法律制裁自己的目的。

    抑郁症患者触犯刑法应如何量刑?

    多被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2016年,山东日照女教师李某某用擀面杖打学生致1死3伤被鉴定为抑郁症,鉴定意见为“复发性抑郁症,案发时伴有精神病症状,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同年5月,川师大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滕某被鉴定为患有抑郁症,对其杀人违法行为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抑郁症患者触犯刑法时应如何量刑等法律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

    毋庸置疑,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肯定触犯刑法,而至于抑郁症患者杀人如何量刑,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根据相关案例,多数抑郁症患者杀人后,被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如川师大杀人案、日照女教师杖杀学生案、北理工博士殷兆辉杀害女友案等。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分析称,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并没有丧失认知能力,责任能力,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以故意杀人论处,如果鉴定确实是抑郁,可以作为量刑的依据,但不影响对他故意杀人的定罪。

    “患病和刑事责任能力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对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更重要的在于犯罪嫌疑人是否能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表示,对于犯罪嫌疑人有无责任能力的判定,不能以病的症状来判定,而应该以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指向,准备程度以及作案方式来判定。

    如何防治抑郁症?

    提早干预帮助患者积极治疗

    心理专家分析称,有五类人群容易患上抑郁症,一是处在怀孕、流产、分娩后、更年期等特殊阶段的女性;二是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阶段的人群;三是人际关系不良、离婚、分居、独居的人群;四是处于高度压力、激烈竞争中的人群;五是处于人生失意阶段的人群。

    这几类人如果出现情绪长期低落;过分自责自卑或无价值感;死亡或自杀念头反复出现;对日常生活的兴趣持续减退等症状,应该及时积极的寻找专业心理医生就诊,提早“扼杀”抑郁症苗头。

    抑郁症不仅仅危及个人跟家庭这个小圈子,更有可能产生极大的社会危害,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出现心理危机时应该及时对重点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防止悲剧的发生。

    业内专家建议,现在的综合医院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心理门诊,通过医生的专业咨询和调查测试,能够诊断并提早干预治疗,预防发展到重度抑郁症。(刘艳)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