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泄题须加强事前预防

2017-05-22 10:48:17    来源:光明日报

摘要:   近日,河南洛阳市直和县区事业单位招考笔试结束后,有网友反映,某培训机构考前押题命中了75道公共基础知识题中的70道,并且不少题目的题号、顺序、答案选项都一模一样。对

   近日,河南洛阳市直和县区事业单位招考笔试结束后,有网友反映,某培训机构考前押题命中了75道公共基础知识题中的70道,并且不少题目的题号、顺序、答案选项都一模一样。对于考试泄题的质疑,洛阳市人事考试中心表示已与洛阳市公安机关取得联系,由公安机关对此进行调查。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各类考试还是频频出现泄题事件。2015年,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被质疑泄露。今年3月,山东省省属事业单位初级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被考生质疑,试卷最后30分的主观题与某培训机构出的练习题雷同。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有疑云,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发生的泄题事件,则成为作弊入刑施行以来,首次出现的大规模有组织考试舞弊案件。这些都昭示着,泄题已成为一种顽疾,威胁着社会公平和正义。
  
  想要根治泄题顽疾,有关部门要看得准、出重拳。虽然许多泄题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链条,但非法的交易并非无迹可寻。一纸试卷,从出题、印刷、运输到保管,会经历诸多流程。然而,综观一些大范围泄题事件不难发现,形形色色的考试培训机构往往是这个利益链条的关键点。因此,如果盯住培训机构这根明线,追根溯源,很多泄题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遗憾的是,一些泄题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调查或不了了之,或对涉事人员和机构高举轻放。这样的“调查处理”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失守,是对广大考生的不公平。
  
  有关部门与其在泄题事件发生后“认真调查”,不如事前积极预防,事前多一分主动,事后就少一分被动。大量考前的严格预防,并加以事后惩前毖后的严肃调查,才能治理泄题顽疾。
  
  (摘自5月18日《光明日报》2版《治理泄题须盯住灰色培训机构》,作者:朱小龙)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