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2016-01-11 10:20:57 来源:2015年
●四川省被纳入国家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
●成都高新区获批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韩创新创业园落户成都高新区
●泸州、德阳、攀枝花3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四川省国家和省级高新区达到11个
2016年
●依托成德绵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军民融合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重大政策
●积极稳妥推进30家左右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试点
●选择30所在川高校开展创新改革试验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
1月6日,2016年第三个工作日,成都高新区1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全部来自高科技领域。
在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第一年,成都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3000亿,成为全省首个3000亿园区。
两条消息放在一起,释放出这样的信号——在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步伐。
释放这种信号的,不止成都高新区,而是整个四川省。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引领和推动全省把发展基点放到创新上,把着力重点放到转型发展上,努力在关键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站上创新发展新起点
“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中国造’糖尿病新药的产业化之路来到新起点。”1月6日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的新药研发项目开工,对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先平而言,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微芯药业的新起点,也是其所在园区的新起点。在过去的一年间,成都高新区获批建全国第八个、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创新创业园也落户高新区,高新区成为四川高端产业最集中的区域,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再迈进一步。
区域创新平台是四川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和支撑。2015年,四川省区域创新平台取得重大突破:四川成功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将依托成德绵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新增泸州、德阳、攀枝花3家国家级高新区。
重点区域稳步发力,带动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35万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十二五”期间,通过强化创新引领支撑,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着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
与此同时,全球和全国的形势又如何?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认为,从国际大势看,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从我国发展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推进产业升级,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看能否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
为此,四川亟需把准创新方向,抢占制高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绵阳的军工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如何打通军民融合的资金通道?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透露,2016年绵阳将在构建军民融合服务保障体系上下功夫,“全国首家针对军民融合产业的银行将于近期挂牌开业。”
军民融合,既是四川的特色,也是未来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点。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16年要在“深度融合发展”上取得突破。为此,四川省将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联合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型企业,力争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骨干企业。
无论“军转民”还是“民参军”,都是为了将四川独有的优势军工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撑经济转型发展。而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四川有待激活的资源,不只军工。
1月6日召开的2016年四川省科技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今年四川省将按照“深化一批、改制一批、新建一批、转化一批”总体思路,在30家左右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试点;选择30所在川高校开展创新改革试点,发挥技术溢出效应。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