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网络诈骗猖獗 四川省公安厅联合相关部门通报

2016-01-19 09:58:01    来源:四川法制报

摘要: 每3人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  集中宣传活动现场,民警为群众讲解通讯网络诈骗防范技巧  昨(18)日上午,省公安厅、成都市公安局联合省银监局、省通管局、三

 

 

 

        每3人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

  集中宣传活动现场,民警为群众讲解通讯网络诈骗防范技巧

  昨(18)日上午,省公安厅、成都市公安局联合省银监局、省通管局、三大通讯运营商以及“工农中建邮”五大银行,在成都市万达广场举行集中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通讯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法、趋势特点及防范技巧等。记者从现场获悉,通讯网络诈骗信息诈骗越来越精准,每3个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高知人群”也成受害重灾区。

  据介绍,昨日开始持续至本月22日,按照国务院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部署,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防范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周”活动。

  手机、网络高度普及的同时,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智能犯罪,已成为当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发案势头猛,总量居高不下,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据公安部统计,仅2015年1月至11月,全国公安机关就立案50.6万起,案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

  为增加欺骗性,犯罪分子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步步设套,使人防不胜防。“超八成诈骗犯罪分子为90后,男性比女性更易受骗,事业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更容易被骗,甚至高级知识分子更易受骗,不少受害人在2小时内就匆忙汇款给骗子!”省公安厅刑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3个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

  通讯网络诈骗为何猖獗?该相关负责人分析称,一方面,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是典型的非接触性犯罪,职业化明显、作案手段专业、团伙组织严密,犯罪分子跨境指挥、跨区域作案、利用网络作案,科技含量高、隐蔽性强。同时,作案者诈骗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猎奇出新,导致侦破难度大、取证难度大、打击成本高,是全国公安机关面临的共同难题。另一方面,受害者个人防范意识不足,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举措

  2015年11月20日,由2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四川省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今年1月8日,四川省、成都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全省性的专项打击行动也正在开展。

  数据

  自2015年11月1日以来,全省共发各类通讯诈骗案件4000余件,损失9000多万元。目前,警方破案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6人,打掉窝点31个,查扣涉案银行卡600多张,手机卡500余张,其他电信设备1000件。(记者 夏修露 文/图)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