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
2016-03-09 10:15:15 来源:坚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发展空间格局。四川地形地理条件复杂,有平原、有丘陵、有山地、有高原,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必须明确差异化发展定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步提升。重点开发区域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生活空间,拓展生态空间。农产品主产区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继续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开发,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重点生态功能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严控开发活动,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保护好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通过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坚持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重点抓好若尔盖、川滇、秦巴、大小凉山等4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切实加强长江、金沙江、嘉陵江、岷江、沱江、雅砻江、涪江、渠江等8大流域生态保护,大力实施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构建“四区八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着力构建新型绿色城镇体系,推进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与道路、绿地、广场、水系、排水防涝等相关专项规划“多规衔接”,科学布局城市群、城市内和城市周边绿地系统,积极推动城市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和绿廊绿道建设,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保护好城市生态水系,让城市生活更加贴近生态自然。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全面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健全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机制,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河渠沟塘治理,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展现美好田园风光。
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让老百姓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促进企业进行脱硫脱硝改造,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大力推广秸秆资源肥料化、燃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有效减少工业废气、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等导致的雾霾污染,让四川的天空更蓝。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取缔小型造纸、制革等“十小”企业,集中整治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污染行业,推进重点小流域、城市黑臭水体等综合整治,让四川碧水长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控,让四川的环境更宜居。
坚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让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相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也是四川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必须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从绿色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美2+2《合作备忘录》,积极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打造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做强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服务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和旅游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同时,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加快建设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坚持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四川落地生根。制度是行为的规范。我们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创造绿色GDP。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度,建立自然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督问责。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低碳意识、节约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蔚然成风。
绿色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精神,主动作为,久久为功,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之中。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