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心理学认识论蕴涵的当代学科价值
2022-12-07 11:07: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摘要:略
在澄明、批判心理学知识中渗透着研究者主体性立场的基础上,批判心理学思潮强调立足某种更恰当的主体性立场来建设心理学,其从研究者普遍坚持的“自然科学立场”“人文科学立场”进一步深入到更加精细化的无产阶级、女权主义、后现代多元文化等主体性立场,无不体现了研究者主体性特征及其研究目的对认识活动的影响。这既有利于将心理学拉回到更理性、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也映射了认识论中包含的主观与客观、普遍与特殊等诸多对立关系,深化、推进了心理学认识论的发展。
毋庸置疑,批判心理学认识论蕴涵对心理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首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整合视野超越二歧视野。心理学家尤其是我国心理学家要摒弃二歧视野的思维方式,认清认识主体(心理学家)与认识客体(心理科学)是处于对象性活动中且受主—客体相关律制约,即心理学家的主体性会在与心理科学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要充分发挥心理学家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来建设心理学,确定相应的研究目的与研究立场。同时,认识论中主观性与客观性、普适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等诸多对立两极,均可视为心理学真理的一体两面,在服务于人的过程中贡献应有之力。其次,心理学研究者应秉持“政治多极、经济均衡、文化多样、安全互信、环境可续”的和谐世界观,确立一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研究目的,从特殊走向一般,将立足自身主体性立场的心理学知识融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过程中。最后,心理学研究者应坚持共产主义研究立场,认识到不论过往何种研究立场均具有共同因素,即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贡献了一定力量,它们也必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相互融合。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