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老年人再就业 须夯实劳动保障
2023-02-24 10:34:42 来源:南方日报近日,“60岁分拣工深夜猝死在岗位,无法按照工亡赔付”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事件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媒体报道中宁波市人社局的“回应”:60岁以上不算劳动者。必须要注意到的是,为了追求点击率,部分新闻标题对人社局的回应做出了改动,导致原意改变。原文更多是基于规定的阐述:“60岁以上人群分为两种,一种已经退休不属于劳动者,参加商业保险的则按照商业保险赔付;另一种没有养老金,单独缴纳工伤保险可进行工伤认定。”
网友们对此感到失望,不无道理。在当下积极宣传“老年人再就业”的大背景下,最基本的工伤保险尚无法全覆盖,情理上的确说不过去。超龄劳动群体面临的健康风险较高,对劳动保障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一困境不容忽视。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已有十余年未进行大的修订,如何顺应当下人口老龄化新趋势,体现人才需求结构新变化,确定合理赔付范围和工伤认定标准值得讨论。
事实上,有关超龄人员参保,在浙江、广东、江苏等多地已经开始试点探索。查阅宁波市人社局官网可知,从2018年开始,该市贯彻落实浙江省就超龄人员参保相关指导意见,要求用人单位“参保时应按规定给使用人员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超龄人员个人无需缴费”。2019年,宁波市镇海区也曾完成过超龄人员的工伤认定。而报道指出,涉事快递公司从2016至2020年,年报信息中参保人数均为0。政策是好政策,但对用人单位缺乏强制力,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从快递行业来看,“末端利润微薄,导致从业者人身安全无保障”本就是需及时弥补的漏洞。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持续推动基层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日前,《广州市快递条例》草案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快递企业应当依法为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临时聘用人员的,应当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超龄人员尚无法建立劳动关系,因而为劳务关系夯实保障,是工伤认定的关键。完善快递行业参保规范,拓宽参保范围,关乎从业者的身家幸福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从政策实践来看,部分试点地区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超龄人员无法单独购买工伤保险,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漏洞。现行制度下,养老金与工伤保险互不冲突,有这样的规定,只能参考政策解读精神,理解为“循序渐进,特困优先”。短期来看,若全面扩充工伤保险的覆盖年龄,的确会对赔付能力和基金储备造成较大的压力。强制企业认缴,也可能打击雇佣超龄员工的积极性。长期来看,就超龄员工工伤责任归属问题,应该尽早拿出更具普适性的政策指引和解决方案。
目前,涉事企业已与家属就善后事宜达成一致,但化解超龄员工再就业风险,不能只靠曝光。夯实最基础的劳动保障,方可真正激励老年劳动者“发挥余热”。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