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能化解纠纷了”--- 昭化区法院用“郭兴利工作室”为群众基层解难题
2018-12-05 11:49:57 来源:本网原创
四川法治网讯(周光辉) 广元昭化区虎跳中心法庭辖两镇七乡,人口基数较大且分布不均,辖区因亭子口库区建设后将众乡镇隔江而划致使辖区地势复杂,结合各业务部门历年案件综合(情况)和当地实际等因素,昭化区法院最终将虎跳中心法庭作为“郭兴利工作室”创建试点法庭。
“在家门口就能化解纠纷”
太公岭村一组张克清等五户村民与同村村民张绍依多年来因为土地、山林边界存在争议,一直没有得到解决。2017年5月“郭兴利工作室”挂牌成立后,法官们就受到基层调解组织工作室人员的邀请进行现场调解。在调解中,法官灵活的运用了“三把握”和“一联动”的调解工作方法,针对此纠纷特点,在充分把握调解的前提下和在镇、村两级调解组织干部的配合下,找准时机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并现场确认了调解协议法律效力,杜绝了纠纷双方反悔的可能性,将调解成果有效的固定了下来。这也是“郭兴利工作室”成立后进行的首次现场司法确认。
“以前想打个官司或询问个事,还得跑区上,来回折腾不说,还耽误时间。现在好了,在我们这个片区有了郭兴利工作室,在家门口就能化解纠纷了。”太公岭村一组78岁的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
“郭兴利工作室”成立以来,围绕“四心、三把握、两书、一联动”的郭兴利调解工作法,以及“我们多动腿,群众就少跑路;我们多动嘴,群众就少烦心”的工作精神来为群众服好务,目前,已化解非诉纠纷11件、调解诉讼纠纷16件。”昭化区法院副院长舒启荣告诉记者,
“小平台处理大问题”
今年年初,虎跳中心法庭在“郭兴利工作室”基础上建起了微信群,该微信群开展以来,不仅起到了指导人民调解和助力司法确认工作,还对于矛盾纠纷态势掌控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庭长,我乡团结村两家人因道路通行问题发生邻里纠纷,该如何化解?”今年1月的一天,青牛乡刘副乡长在微信群里向我庭法官咨询并请求协助调解。
“该道路为两家通行必经之路,所有权人必须提供出行条件,不得强行阻拦”;“我觉得虽然地役权人有通行的权利,但是否应当给予所有权人相应的补偿或者相应的道路维护、安全行驶义务呢?”问题一抛出,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
2015年初,村民王某与刘某先后在该村修建房屋,因刘某系迁新址建新房,宅基地为换置土地,刘某称在房屋修建时整理出一块毛坯路作为施工道路使用,在房屋建好后刘某将道路与自家院坝相连一并硬化。后王某在刘某房后修建房屋,日常通行外出道路与刘某家道路连接,形成与外界联系唯一道路。后因两家因发生口角致使两家矛盾出现并在日积月累中越积越深,去年底,刘某多次堵住道路阻拦王某的通行,王某家的车辆无法行驶只能停放在村道上,人员出行靠在邻近刘某家的附件陡坡边开凿的羊肠小道通行。
事发后,经村社干部、乡政府及派出所等部门多次上门调解均无效果。遂有了乡政府副乡长在微信群咨询的一幕。
法庭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通过向村社干部及周围群众调查了解,并向双方释法明理后,双方均同意暂时搁置矛盾,除大型机械不得通行外,其他均可随意通行……
像这样在微信里探讨纠纷处理方式、处理纠纷、交流工作经验、发布稳控预警信息的事例还有不少。这一微信群成为了法庭庭与辖区各乡镇部门、人民调解员沟通联系的好路子、好平台,也是人民调解员们了解法律知识、学习调解技巧的好课堂。纠纷虽小,但微信的应用确实方便了各乡镇干部和各级调解组织,就算不到法庭,法院一样可以有效解决纠纷。对此,群众称赞说“小平台处理大问题”。
协调土地流转纠纷 产业发展助力脱贫
今年5月15日,受张家乡金紫村调委会邀请,虎跳法庭协同太公司法所、张家乡调委会等“郭兴利工作室”成员单位到该村猕猴桃产业园区现场协调土地流转纠纷。
在产业园区,调解小组邀请了涉事村民亲友参与调解。通过实地走访、勘察、交心座谈等方式,经各方联动调解后,该村民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达成了人民调解协议。涉事村民承诺不再阻扰园区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该村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该院“郭兴利工作室”自去年5月在虎跳中心法庭设立以来,充分利用调解队伍人员构成的多元化优势,将工作室“流动”到田间地头,已成功化解非诉及诉讼纠纷54件次。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郭兴利工作室将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及司法服务。
“郭兴利工作室”在虎跳法庭设立以来,化解上述各类纠纷13件,与近三年同期相比,矛盾纠纷数量减少约9件,比例下降约40% 。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