澌岸镇“4+”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2022-11-30 13:41:57 来源:四川法治网摘要:略
巴中市平昌县澌岸镇坚持“4+”工作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坚持“党组织+”,树好社会治理一面旗。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坚持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党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基层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辖区群团、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度汇聚各类社会治理资源要素,让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努力实现资源在一线汇聚、信息在一线应用、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强化、平安在一线实现。
坚持“综治中心+”,同下社会治理一盘棋。建成镇级综治中心,设立“4+1”平台(综治指挥调度平台、群众接待室、社会工作室、心理疏导室、调解室),落实2名专职人员负责中心指挥调度、转办交办、巡查督查、考评考核等日常工作。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分流办理制、部门联动制,严格实行值班领导入驻带班、联动单位入驻办公,实现“一个平台”受理、“一条龙”办理,让群众“只找一个人,只上一张网、办成所有事”,连续五年实现“四无”“三零”目标(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发生,零群体性事件、零到省进京上访、零安全责任事故)。
坚持“大数据+”,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整合雪亮工程+智慧乡镇大数据平台资源,全天候对辖区内治安状况、森林火险、河道水位、秸秆焚烧、农田保护等方面实施智能监管,实现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为侦查破案、服务群众提供效能保障。2021年,指挥平台通过提前预警、事中调度、事后取证,成功预防火险隐患15起,汛位预警8起,办案取证5起。
坚持“网格+”,凝聚社会治理一条心。按照“人口总数、行政区划和工作事项多寡”原则,共划分为村级网格10个,社级网格49个,严格落实书记镇长包片,班子成员包村,镇干部包社,村社干部包户的“网格包保”责任体系,进一步搭建“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服务平台,以人在格中走、小事格中办、大事组团干为目标,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近年来,未发生一起涉毒人员、精神病人、涉访等重点人群肇事肇祸事件,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坚持“党组织+”,树好社会治理一面旗。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坚持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党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基层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辖区群团、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度汇聚各类社会治理资源要素,让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努力实现资源在一线汇聚、信息在一线应用、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强化、平安在一线实现。
坚持“综治中心+”,同下社会治理一盘棋。建成镇级综治中心,设立“4+1”平台(综治指挥调度平台、群众接待室、社会工作室、心理疏导室、调解室),落实2名专职人员负责中心指挥调度、转办交办、巡查督查、考评考核等日常工作。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分流办理制、部门联动制,严格实行值班领导入驻带班、联动单位入驻办公,实现“一个平台”受理、“一条龙”办理,让群众“只找一个人,只上一张网、办成所有事”,连续五年实现“四无”“三零”目标(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发生,零群体性事件、零到省进京上访、零安全责任事故)。
坚持“大数据+”,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整合雪亮工程+智慧乡镇大数据平台资源,全天候对辖区内治安状况、森林火险、河道水位、秸秆焚烧、农田保护等方面实施智能监管,实现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为侦查破案、服务群众提供效能保障。2021年,指挥平台通过提前预警、事中调度、事后取证,成功预防火险隐患15起,汛位预警8起,办案取证5起。
坚持“网格+”,凝聚社会治理一条心。按照“人口总数、行政区划和工作事项多寡”原则,共划分为村级网格10个,社级网格49个,严格落实书记镇长包片,班子成员包村,镇干部包社,村社干部包户的“网格包保”责任体系,进一步搭建“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服务平台,以人在格中走、小事格中办、大事组团干为目标,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近年来,未发生一起涉毒人员、精神病人、涉访等重点人群肇事肇祸事件,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