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探索“四书模式”解纷工作法 进一步规范闲置农房流转交易
2023-11-14 09:28:3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谷才霞
近年来,针对违法违规买卖宅基地导致的矛盾纠纷多发问题,四川省德阳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运用标准合同书、法律审查意见书、公证书、交易鉴证书“四书模式”工作法,依法规范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程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解决群众迫切需求
位于绵竹市九龙镇的棚花村,因背靠九龙山—麓棠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村内房舍井然、风景如画,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看到棚花村的发展前景,不少人有了在棚花村做生意、开民宿的想法,小叶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2020年准备在这边找房子开民宿的,当时找到了村民老余,我们就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小叶回忆说,合同签订后,通过咨询律师得知禁止违法违规买卖或者变相买卖宅基地和农房的政策后,赶紧找到老余,希望解除合同、退还定金,但老余却不同意,双方因为这桩买卖开始“拉扯”。当地村委会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调解员展开调解,向两人宣讲了闲置农房使用权交易“四书模式”,最终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何为“四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书”就是《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标准合同书》《公证书》《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实际操作上,由村两委对农户提出的闲置农房使用权转让申请进行调查公示,镇政府委托律师事务所开展前置审查服务,确保交易合法合规,再由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联合审查组在法律政策框架内拟订标准合同书并“一宗一公证”,最终出具交易鉴证书,纳入全市农村产权监管平台跟踪管理,维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再也不用担心会出现纠纷这种问题了!我现在放心了!”拿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的小叶非常高兴,终于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规划自己的民宿事业了。
规范闲置农房流转交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九龙镇位于川西旅游环线,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日益活跃,矛盾纠纷多发。面对群众的集中诉求,德阳市以九龙镇为试点,九龙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运用法治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四书模式”工作法,规范闲置农房流转交易,依法整治违法违规买卖宅基地、违法违规占地等突出问题。
据了解,针对闲置农房流转交易可能存在违法违规买卖、变相买卖宅基地、违规建设等问题,九龙镇党委指导村委会组建工作组,对转让申请进行调查公示,镇政府委托律师事务所开展前置审查服务,出具《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确保交易标的合法合规,引导双方依法开展交易。针对闲置农房交易合意过程长、交易周期长、交易意愿多变等常见的合同风险问题,由镇党委牵头,政府推动,规范交易流程、强化法律约束,为双方当事人吃上“定心丸”。
此外,针对闲置农房流转后权利人情况不熟、诉求渠道不畅通、纠纷调解化解难等问题,镇党委统筹执法管理、法律宣传服务、专业化调解三支力量,联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将纷争止于萌芽。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四书模式’通过法律专业组织,提供法律引导服务,以规范的流转程序,在有效防止各类矛盾纠纷发生的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的迫切需求。”绵竹市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书模式”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助力了农村闲置农房通过使用权流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在棚花村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我们村闲置农房使用权需求逐年增多,‘四书模式’解决了合同、产权、债务等矛盾纠纷问题。”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告诉记者,目前,棚花村已梳理出30余户闲置农房,运用“四书模式”完成使用权流转交易20余宗。
“四书模式”目前已在德阳市全面推广,运用此工作法促成了德阳市闲置农房使用权安全交易594宗,并延伸扩展运用至116宗土地经营权交易、32宗养殖水面经营权交易、11宗林权交易,累计交易金额7800余万元,涉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领域工作全面规范,矛盾纠纷总量比试点前下降80%以上,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