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保健品披"马甲"招摇撞骗 网上进货犯罪日趋隐蔽

2015-12-02 13:40:09    来源:

摘要: 药品保健品互借外衣招摇撞骗网络“助推”犯罪日趋隐蔽  检察官如何揭掉假药身上的“马甲”  保健酒中兑入西地那非,增大了服用者心肺压力;“
“不仅抓到了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代理商,而且生产者方面从董事长到车间主管一网打尽,真正打击了犯罪源头。”广陵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兴中告诉记者,该案11月8日开庭审理,因向食品中非法加入了盐酸丁二胍等西药,即非食品原料,检察机关是按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诉的。“2009年至案发,这一团伙用5年时间布局了遍布全国的代理销售网络,有些地方对该地销售者作出过行政处罚,但生产者一直逍遥法外,暴露了对保健品生产企业监管的严重漏洞”,广陵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袁洪中说。

  保健品中加入药品成分,中药中混入西药,让保健品和见效慢的中药产生迷惑消费者的“快速见效”,是假药、假保健品领域造假新手法。

  最高检侦查监督厅立案监督处检察官表示,全国检察机关对于食品药品领域的大要案、特别是对于利用互联网等实施犯罪的新型案件,深挖扩线打源头,引导公安机关深挖上下游犯罪,深入打击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犯罪行为,打掉整个犯罪链条,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此外,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办案查找社会管理漏洞,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对生产销售药品、保健品、性用品等案件多发领域日常监管、源头监管,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从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开展半年来各地反映的问题看,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案件中的案件移送标准、检验鉴定、数量金额认定等问题困扰司法实践。最高检侦查监督厅负责人透露,该厅已经制定《生产、销售假药案件审查逮捕指引》,目前正在与国家食药监总局会商办理假药案件的移送标准,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安部、最高法酝酿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并将持续研究涉互联网犯罪等新问题,适时出台指导案例和指导意见。

    强化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司法保护,造福社会,惠及子孙。全国检察机关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加强立案监督责无旁贷,将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扎实推进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