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村的生长与覆灭
2016-03-18 10:25:02 来源:法治周末摘要: 2015年11月29日凌晨,江西省余干县公安局对石溪村实施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搜捕行动。共抓获了23名犯罪嫌疑人,破获“重金求子”诈骗案41起。 资料图 伴随科技的发
年代开始,石溪村有的村民就在外面利用假戒指、猜铅笔和易拉罐中奖等行骗,并逐渐发展到诈骗。后来为了更好的行骗,还到广西宾阳县向Q仔(利用QQ诈骗的群体)‘取经’。”当地一名警员透露,诈骗泛滥导致村民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扭曲,一些村民以骗不到钱为耻辱,对骗到钱的人很崇拜。该名民警给记者讲了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对夫妻,两人都在央企上班,年收入有60多万元。可有一年回家过年,竟遭父亲呵斥:“你们的大学白上了,小学没毕业的人靠诈骗都比你们两个人加起来赚得多。”
上世纪80年代初,余干有人最早使用的诈骗手段是“套铅笔”,骗人者拿出两支铅笔,皮尺套在其中一支铅笔上,并用皮尺将两支铅笔缠绕在一起,由围观者猜皮尺套在哪支铅笔上。猜对者赢钱,猜错者输钱。这其实是一种类似于小魔术的手法,变换全在皮尺的缠绕方法上,骗人者可以根据场景来随时调整,一般人看不出来。
那个时候,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谋求发展,流动人口初现高峰潮。余干县紧邻福建,福建就成为了石溪村村民外出的首选。彼时,福建的诈骗案也越来越多。
1990年后,石溪村的人开始扔假金戒指,诈骗路过捡起“金戒指”的人。为了增强路人的可信度,有的“金戒指”外面会包着一个喜帖或者几张看上去有用的票据。一旦有人捡拾起来,就会出现一名“分赃者”,接下来与捡到的人谈分赃、要钱抵押实施诈骗。
在骗术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其花样不断翻新,诈骗的范围也在慢慢扩大。从石溪村开始蔓延到周围的村子,进而辐射到临近的几个乡镇,如洪家嘴、三塘等乡镇。甚至还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材”,在每一类骗术中,什么阶段应当采取什么手段,对被骗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应当怎样回复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照搬,“骗术”很容易被复制。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