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童案件报道不慎 媒体如何"帮倒忙"

2015-12-23 10:22:06    来源:检察日报

摘要:近年来,涉童案件报道不当,给未成年嫌疑人、被告人,尤其是未成年受害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过度信息披露,声音未作变声处理,面部不打马赛克……新闻报道对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不力,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儿童权益最大化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涉童案件报道,媒体如何“帮倒忙

 

   

空荡荡的法庭,脸部打了马赛克,就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言,这都该是常态。

 

 

      过度信息披露,声音未作变声处理,面部不打马赛克……近年来,涉童案件报道不当,给未成年嫌疑人、被告人,尤其是未成年受害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保护儿童,媒体报道应当恪守什么准则?如何有效防范儿童信息被泄露?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办“媒体报道与儿童权利保护研讨会”,与会人员对此作了深入研讨,并形成《媒体报道儿童事件十条规范》。

  报道不慎,被害女童被二次伤害

  过度信息披露,声音未作变声处理,面部不打马赛克等,都可能让公众结合其他信息推断出具体是哪个人,从而导致伤害发生

  2006年,王杰以个人名义创办“百色助学网”,为广西百色老区的贫困学生募集助学金,被当地媒体誉为“大山里的天使”。然而,女童获得的助学金很少,却还要陪玩陪睡。

  小蕾(化名)被侵害是在2009年,当时只有12岁。2015年,也就是被伤害的6年后,她鼓起勇气站在媒体面前指证王杰的罪行。和小蕾一同站出来的,还有另一名被害人小蕊(化名)。

  今年8月,媒体调查报道两名女生的遭遇后,王杰被警方抓捕归案。由于媒体在后期制作中没有妥善处理采访画面,小蕾和小蕊被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两人被亲友认出,家乡再也待不下去,被家人送到外地。

  本案被害人代理律师李莹告诉记者,媒体过度信息披露、声音未作变声处理、面部不打马赛克、背影处理不到位等,都可能让公众结合其他信息,如家庭住址、房子照片,推断出具体是哪个人。“他们都是孩子,需要绝对的保护。”

  李莹从这个案件中发觉,如果对未成年人的报道操作不规范,媒体很可能会帮倒忙。果然,之后又有几家媒体联系采访,被害女孩不敢再站出来了。

  媒体因新闻报道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并不少见。未成年人,既包括被害人,也包括嫌疑人、被告人。2013年11月,北京李某某涉嫌轮奸被刑拘,其照片、家庭等个人信息被媒体翻了个底儿朝天。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