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地方法治建设实践
2014-12-03 10:39:10 来源:摘要:要从微观的角度对依法治理进行研究认识,是依法治国方法论的基本实践,法治研究进路要定格在省市两级依法治理工作上,这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
(三)将法治建设与政治经济等各项工作结合
广安法治建设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基本形成以法治规范秩序,用良好的社会秩序来保障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经济发展促进公民生活质量提高,公众法治要求就会变高,地方法治水平也就随之提升。在这样的法治理念下,广安市充分依照法律,在法律框架下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的各项执政决策,实施广安“三大发展战略”和“两大跨越”的经济构想,严格各项行政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开化,将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纠纷问题诉诸法律,以公正司法依法解决社会纠纷,不仅提高了党委政府的依法执政、行政能力,也让社会公众能够参与执法监督,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通过这样的公权力法治规范,促进民众法治意识提升,再反作用于国家社会,那么法治的路才会走得更加长远。1993年我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经过20多年的跨越发展,全国经济水平基本步入中等发展国家,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变革,法治又成为国家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的问题,这是国家发展的历史必然。笔者认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不能再单纯地谈重点发展经济还是上层建筑,应当把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充分地结合起来,就如何将国家法治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在依法执政决策、依法行政执法、依法公正司法等公权力规范行使上下功夫。改变过去经济指标作为地方领导政绩考评的最主要标准,要重新建立起考核标准和考评机制,比如当前广安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辖区各区市县及市级各部门的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将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到市委绩效考核的内容,在百分之中依法治市工作占据3至4分,这还没有包含政法系统的法治建设以及纪律检查机关的纪律考核,充分体现法治在未来国家建设中的比重。
(四)建设法治国家要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如前所述,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党委一把手负责的法治建设领导体制,是我国依法治国中强化党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本质特征。从地方法治建设来看,法治的重头戏还在于治权力,这对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能力提出的挑战,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让党员干部愿意运用法治思维,充分运用法治思维的优势,实现从按领导批示办事到按规则办事的转变,让党员干部充分认识运用法治思维治国理政的必要性。④加强干部法治修养善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法治的主体在于国家公权力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实际的作为者,其工作思维直接影响国家的治理,不仅要加强自身法治修养,还要养成法治习惯。法治素养方面一是要始终牢记人民主权和职权法定,正确履行国家赋予的权力并接受人民监督,处理好“官民关系”,坚持依法办事;二是要加强政治学习,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引导和警示,积极向先进人物学习,杜绝贪污腐败和渎职犯罪行为发生。法律思维思考习惯方面一是积极进行法治实践,在工作之余多总结,将行为置于法律框架内看是否符合法治要求,以便以后更正;三是多与群众接触,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锻炼自身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形成特有的朴素道理,进而树立法律的朴素正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者,更是中国宪法和法律的积极遵守者,应当以法治的方式行使自己的领导权力,以法治的方式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这样法治建设才有规制力和效仿力,使依法执政不成为法治国家的一句空谈。
【 广安市依法治市课题研究组】
参考文献:
① 参见张文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J],载《社会科学家》2014年01期。
② 参见王逸吟:“全面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N],载《光明日报》2014年3月20日。
③ 参见网文:“各省及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设置情况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2c118010093wc.html。
④ 李茂春、吕丽梅:“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载《求实》2013年10期。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