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借贷的诱惑与沉沦
2016-03-31 11:33:59 来源:摘要: 消费贷款以其简单的审核、快捷的放款在当下获得了广泛的大学生市场。但风险的易转嫁、名目繁多却难以定性的费用、高于一般信用卡的费率、花样百出的催款方式、可能
消费贷款以其简单的审核、快捷的放款在当下获得了广泛的大学生市场。但风险的易转嫁、名目繁多却难以定性的费用、高于一般信用卡的费率、花样百出的催款方式、可能对信用带来的影响,都是值得警惕的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 李含
“我跳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
3月9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向父亲发出这条信息后,从青岛一家宾馆的8楼跳下;无力偿还高达60余万元的网络借贷欠款,让这名年仅21岁的青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起悲剧,使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这种以分期购物、消费贷款等服务内容为主,仅供年满18岁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申请办理的业务模式,近些年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贷款这种模式,不同于分期购物必须以购买商品为前提,消费贷款能够直接从提供服务的平台那里获取现金,随意支取使用,缺乏对资金用途的监管。郑德幸所欠下的高额借贷,便是通过这种方式,从十几家平台处分批借得。
法治周末记者查询发现,几家较大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平台——趣分期、分期乐、名校贷、爱学贷、学信贷上,都提供这样的服务。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