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借贷的诱惑与沉沦
2016-03-31 11:33:59 来源:摘要: 消费贷款以其简单的审核、快捷的放款在当下获得了广泛的大学生市场。但风险的易转嫁、名目繁多却难以定性的费用、高于一般信用卡的费率、花样百出的催款方式、可能
“刚提交申请没几分钟,便有校园代理给我打电话,要求到我宿舍来完成上门核验身份、面签协议。”孙明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校园代理也是在校大学生兼职,从事着趣分期的校园推广、申请人身份核验等工作,除了有固定工资外,还能从每份核准的贷款中抽取一部分提成。校园代理在核验的过程中,查验了其身份证、学生证,收集了他的照片、证件照片、宿舍照片、家庭住址、他父母和室友的电话,并现场签署了《趣分期服务协议》。
协议签完后,孙明就收到了趣分期的短信通知,告诉他申请通过,并且授予给他6000元的信用额度。没过多久,1000元的贷款便打入了他的支付宝账户。
法治周末记者也就“趣白条”贷款的流程咨询了趣分期的客服人员。趣分期客服所述的情况,与孙明的经历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一点在于,趣分期客服明确表示,校园代理会要求申请人登录学校教务网站、展示学籍信息,来证明其是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但孙明却说当时校园代理并未提出这样的要求。
另一位在“趣白条”上成功申请到消费贷款的知乎用户“闻道有先后”,发帖所述的经历印证了孙明的说法:“当时给我办理贷款的校园代理,也是只查看了我的学生证信息,没有要求登录教务网站查看。只要他认可了你是在校生,面签这关基本就算过了。”
风险难控:
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