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借贷的诱惑与沉沦

2016-03-31 11:33:59    来源:

摘要: 消费贷款以其简单的审核、快捷的放款在当下获得了广泛的大学生市场。但风险的易转嫁、名目繁多却难以定性的费用、高于一般信用卡的费率、花样百出的催款方式、可能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除了趣分期之外,其他一些提供消费贷款的平台,如分期乐、名校贷等,所需要核查、收集的信息大同小异,均包含个人身份信息、父母及室友联系方式、学籍信息等;而对于像孙明这样拥有硕士学历的学生而言,一般都会授予5000元至50000元不等的信用额度。

这样的消费贷款审批流程,在信用卡专家、我爱卡增值业务部总监董峥看来,过于简单。

“这种向在校大学生发放消费贷款的情况,与2009年以前各大银行推出的大学生信用卡如出一辙。由于面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的风险太高,这些信用卡在2009年便被国家有关规定限制了。”董峥表示。

董峥所说的“国家有关规定”,指的是20097月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向已满18周岁但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必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

自此之后,各大银行均陆续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即便并未暂停的大学生信用卡,大多也采取了封停或调低授信额度的做法,以控制大学生信用卡风险。

董峥表示,大学生普遍没有稳定收入,生活费用支出大多依靠父母,在仅仅确认在校大学生身份的情况下就对其发放消费贷款,难以保证大学生有能力如期偿还。

 4/10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